【我和我的祖國征文】藍天下的那抹明黃
今年6月,電話那頭,母親激動地告訴我,村子里開始鋪天然氣管道了,以后再不燒煤了。
前幾天休假回家,車子剛拐進村子,我就看到了家家戶戶屋檐下的天然氣管道,在藍天的映襯下,那明黃色的管道像是一條條巨龍,在向人們耀武揚威。
“等天然氣進戶了,我準備把屋子重新粉刷一次,然后鋪上白色的地板磚,讓房子看上去亮堂堂的。”一進入家門,父親開始給我羅列他的計劃。
等坐定了,再看屋子那被煙熏黃的墻,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年燒柴火的日子。
我的家在陜西韓城芝水河畔,小時候,村里人大多燒的都是干柴,山上的荊條,各類木材,地里的椒樹枝、果樹枝、玉米稈、玉米芯子這些東西,都被隨手撿回來做飯取暖使用,這其中椒樹枝算是最耐燒的,因為自帶一點油脂,不僅生的火旺,而且持續(xù)時間長,隔好一會才用添柴。
幾乎每頓飯都要重新生火,母親總是用先點一張小煙盒或者舊報紙,然后慢慢放上玉米芯子,最后再加上硬柴,有時候因為下雨天,煙囪比較潮濕,需要好一陣才能生起爐火,在那充滿煙氣的廚房里,留下了母親一聲聲煙嗆的咳聲。不只是我家,每次去學(xué)校的時候,我們每個學(xué)生還要給老師帶上一些玉米芯子,因為學(xué)校也沒有燃料生火做飯。
平常時候還好,可一到冬天,屋子里就冷的跟冰窖一樣。那時我們姊妹三人還小,一家人都擠在東房的熱炕上,臨睡前父親會燒上一爐膛火,到后半夜的時候,再燒一次。母親臨睡前,會把我們的衣服放在兩層被子的中間,這樣早上起來穿衣服,也不會那么冷了。
后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村里人從外面拉來煤泥,然后攙和著土攪拌在一起,晾干后放在屋前,用的時候敲成小塊,然后端到屋里使用。緊接著,大家用上了蜂窩煤、三八大塊、焦炭等各類煤炭,爐子里的火就更旺了。
再后來,又有了煤氣灶、電磁爐、高壓鍋這些物件,生火做飯已經(jīng)沒什么問題,家家戶戶的煙囪也只是逢年過節(jié)蒸花饃、炒大肉的時候,才會冒出一點白煙。
但天然氣仍是農(nóng)村人的渴望。村東頭的張大爺,兒子在城里買了樓房,每隔一陣子都要去城里住幾天,回來后,最愛說的就是,城里人做飯用的都是天然氣,管道都直接通到廚房,用的時候打開閥門,把火點著就行了;一到冬天,用的也是天然氣取暖,在家里就跟夏天一個樣,稍微動一下,還熱的出汗嘞!現(xiàn)在夢想照進了現(xiàn)實,別提大家的心里有多高興了。
“咱農(nóng)村現(xiàn)在可一點不比城里差!”母親的話把我拉到現(xiàn)實當(dāng)中,“天空越來越藍,環(huán)境越來越美,生活也越來越便利,你們有時間多回家看看?!?/p>
是呀,天更藍、水更綠、山更清、人更美,這不就是我們的中國夢嗎!(郭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