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走訪中銀

作者:田宏偉 2019-12-23 11:24 來源:煤礦安全網(wǎng)

走訪中銀

我是在離開漢陰的兩天前去中銀的,去中銀村完全是個意外。原定的行程是去漢陽的磨壩村,由于修路,就臨時改了計劃,去了中銀。

中銀村位于漢陰鳳凰山的南麓。車子進山以后,駛過一段平緩的路后,就開始爬山。相比北山,鳳凰山更加俊俏險陡,十步一個彎,二十步一道破的路況讓人產(chǎn)生陣陣眩暈感,山路兩旁盡收眼底的是茂密的叢林。

來之前,心中默想中銀這個地名的來歷,會不會像漢陰一樣,漢水之南才能叫陰,是一座金子城。歷史上,漢陰城曾被洪水吞沒,此后一直是有縣無城。南宋趙構時期,又恢復建城。據(jù)說,當時縣太爺為了選縣址,把月河(流經(jīng)漢陰縣城的河流)南岸的土稱了個遍,同樣是一碗土,其它地方的土有一斤或者八兩,這個地方的土就有一斤半,土重就是因為有金子的緣故。

不過,這些都是假想,到了才知道,“中銀”是由兩個村子合并而來,村名是各自取了原來村子的首字。

車子到了山頂以后,向?qū)γ嫱?,連綿的山峰高低嵯峨,錯落有致,看起來,像筆架,像手指,像舞動的龍,像雄臥的駱駝,一團團云霧纏繞其中,如臨縹緲的仙境。連續(xù)的下坡中,撥開云霧繚繞,視野突然一下就亮堂了,青頂白墻的房子就像草原上的氈房一樣零零星星散落在山坡上,給人以視覺的震撼和感官的強烈沖擊。

就在這種意猶未盡中,車子穩(wěn)穩(wěn)停在了村部。中銀就在這兩山夾擊的川道中,一條無名的小河穿村潺潺而過,奔遠方流去。村里的人告訴我,河里的水可以直接飲用。放眼望去,河岸兩邊的稻谷明顯泛出黃色,不遠處的農(nóng)戶屋檐下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門前曬著火紅的辣椒和和從山上采摘下來的各種野蘑菇,四周蟬鳴聲不絕于耳。

置身于偌大的川道間,看著兩邊對稱林立的山峰,不由好奇山間峰頂?shù)脑普陟F罩。當?shù)厝苏f,由于中銀特殊的地理位置,天晴的時候,早上起來,團團霧氣就盤旋在村子、河流的上空,似乎抬腳舉手就能夠著,遇到陰天時節(jié),霧氣就慢慢升騰,盤旋在了山際間。

安頓下來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探訪這個隱匿于大山中的小山村。一圈下來,最為出彩的莫過于橫亙在中銀兩側山坡上的鳳堰古梯田。當然,中銀的古梯田只是一小部分,它還廣泛存在于隔壁的黃龍、堰坪、茨溝幾個村子。

追溯起來,鳳堰古梯田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從湖南移民過來的吳氏先祖。據(jù)考證,明末清初時期,從李自成起義到滿清入關,再到“三潘”作亂,連年征戰(zhàn)導致當時社會時局動蕩不安,處于戰(zhàn)事核心區(qū)的陜南、四川更是生靈涂炭,哀鴻遍野,當?shù)厝丝诖罅夸J減,大片土地荒蕪閑置,田賦的減少嚴重威脅到了清政府的政權,于是,從順治年間開始,清政府強力推行的“湖廣填川陜”大移民政策一直沒有停止,清朝地理學家嚴如煜在其所著的《三省山內(nèi)風土雜識》一書中真實描繪了當時流民千里遷徙的艱辛:“扶老攜幼,千百為群,到處絡繹不絕。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廟、巖屋或密林之中住宿,取石支鍋,拾柴作飯。遇有鄉(xiāng)貫便寄住,寫地開墾,伐木支椽,上復茅草,僅蔽風雨,借雜糧數(shù)石做種,數(shù)年有收,典當山地,方漸次筑土屋數(shù)板……”

就在這種移民大潮中,祖籍湖南長沙善化縣的吳氏家族一脈經(jīng)過千辛萬苦遷徙到了現(xiàn)在的漢陰旋渦鳳堰一帶。這一時期的鳳堰地帶,古木千樟,農(nóng)田很少,當?shù)厝烁欢喔?,反哺農(nóng)業(yè)。勤勞智慧的吳氏先民將南方先進的稻作技術引入當?shù)兀c當?shù)赝林褚坏览螟P堰地區(qū)山高坡陡,水源充足的優(yōu)勢,挖渠修堰,開墾修田,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形成今天的萬畝梯田景觀。穩(wěn)下腳根的吳氏后代人家業(yè)也是越做越大,逐漸成為當?shù)匾环降母患状髴簟kx中銀15公里的茨溝村存有吳家祠堂和象征吳家顯赫地位的“吳家花屋”。走進吳家花屋,青瓦覆頂,雕梁畫柱,氣派十足,可以看到清光緒皇帝誥贈的“大夫第”、“進士第”匾額。

站在高處向下觀望萬畝梯田,震撼一直在胸前激蕩。梯田從山腳到山頂,層層環(huán)抱著山脊,像彩帶,似彎月,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它集山、水、田、村、屋、農(nóng)于一體,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高度結晶,甚是清新、雅致、壯觀,在漫天云海的襯托下,又多了幾分靈氣。每年的三四月間,油菜花季的時候,大量的游客前來尋訪觀賞。

當然,中銀不僅有天人合一的萬畝梯田杰作,還有盛行厚重的“移民文化”,這里吳姓占六成,其他還有馮姓、蒲姓、賴姓等等,可以說是一個移民之村。在距離中銀只有7公里的馮家堡子,很好地詮釋了馮姓家族移民的歷史。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兼居住、防御、觀賞于一體,是馮氏家族當年從陜西長安縣馮家莊村移居當?shù)睾?,于乾隆年間開始建造,用時24年完成。

就在這種感受頗豐,遺憾不少中結束了中銀兩天的行程,但是關于中銀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夜晚,篝火燃起,音樂響起,花鼓戲唱了起來,美麗的中銀就在這種和諧歡樂中緩緩拉上了一天的帷幕。(宏偉)

煤礦安全網(wǎng)(http://getpedicuristjobs.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wǎng)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