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神童
愿我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有一腔赤勇。
周末帶著娃,去電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趁著影院里黑暗的掩護,我這個年近不惑的中年人,忍不住淚跡漣漣。
那個中國古典神話中最著名的叛逆少年哪吒,鬧海擒龍、抽筋扒皮;剔骨割肉,托蓮重生。
可在今夏的電影中,哪吒一出生便自帶魔丸詛咒,被視為妖怪,被囚禁、被誤解,是所有人眼中的小惡魔。
他在殘酷中習(xí)得自我保護的本領(lǐng):假裝不在乎、假裝灑脫、假裝冷漠,對著世人高喊: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小時候,我們以為哪吒講的是一段熊孩子打怪升級的英雄傳奇。
現(xiàn)在才明白,其實哪吒也不過是在現(xiàn)實中沖突、在叛逆中柔軟、在妥協(xié)中成長的一個個普通人。
掙脫偏見桎梏,方得自由。
電影里的哪吒,是一個從出生就承受著世界的誤解,被冷漠孤立的人。
如何小心翼翼在世人的成見中,孤獨而倔強地活下去,是童年哪吒面對的生存命題。
陳塘關(guān)百姓對自身以外的生物統(tǒng)稱為“妖怪”,在他們頭腦里,出生時異于常人的哪吒是妖;救下他們性命的敖丙,因其龍族的身份也是妖。
凡我異族者,皆是妖邪。
龍王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樣努力都休想搬動?!?/span>
這就是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偏見時時左右我們,主導(dǎo)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
如果你沒有一份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
如果你工作幾年了沒有買房買車;
如果你三十了還沒結(jié)婚,結(jié)婚幾年了還沒生孩子;
如果你年過半百卻還打扮得十分fashion;
如果你不是明星,卻化著哥特妝,頭發(fā)染成奶奶灰或是櫻花粉......
那么,你會被當(dāng)成異類,被圍觀、被嘲笑、被指指點點,也被苦口婆心地勸誡與教誨。
總是有人喜歡去定義別人的人生,判決他們的未來。
可生活是自己的,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們品嘗酸甜苦辣。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活在別人的評價里,而是在不斷了解自我的過程中,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哪怕周遭充滿各種聲音,我們依舊能聽從自己內(nèi)心,選擇自己的心之所向,努力活成最滿意的自己。
是魔是仙,都要自己說了才算。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等待一個看見自己的人。
因為是魔丸轉(zhuǎn)世,哪吒從小便被世人畏懼,沒有玩伴,獨自一人被關(guān)在結(jié)界之內(nèi)。
他唱著,“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span>
可是,他真的逍遙又自在嗎?
他的暴戾也好,玩世不恭也罷,不過都是他想要引人關(guān)注的方式。
他內(nèi)心渴望認同,渴望有人看見他在狂躁叛逆之下的孤獨與無助,渴望得要命。
我們一生中,來來往往會遇見很多人,但我們都在不自知地等待一個能看見自己的人。
他能通過我們故作冷漠的外表,看見里面脆弱的心;他能看見我們假裝的堅強,讀懂所有的不易。
心理咨詢師李松蔚分享過一個經(jīng)歷。
一個孩子在接受心理診療時,突然大發(fā)脾氣,把東西扔了一地。
他沒有制止規(guī)勸,只是默默陪伴守候。
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失控,拿起玻璃杯就要往地上砸。
然而,并沒有聽到聲響。
孩子輕輕放回了玻璃杯,喘著粗氣對大家說,“對不起”。
然后他把地上的東西撿起,放回原處。
這時候,大家才看到他扔的全是摔不壞的東西。
因為李松蔚在他極度失控的外表下,看見并相信他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那一刻,孩子也看見了自己,找回自我控制的自信和力量。
當(dāng)我們被看見,才能找到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自己,也才能學(xué)會愛與被愛。
這是一生的治愈。
人這一生啊,要為自己活。
哪吒在遭受委屈時,尚有父母寬慰,而敖丙卻一直活在“天降大任”的重壓之下。
父親和師父把所有的宏愿都壓在他身上,“我給了你這么多,給了你靈珠,給了你萬龍甲,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
身負全族人的希望,他沒有選擇,只能成為一個最完美的工具。
就像那些成為父母生命延續(xù)的孩子,窮一生心力完成父母的理想與榮光。
直到與哪吒決斗之時,被一句振聾發(fā)聵的“你是誰,只有你自己知道”喚醒,才看見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
我們這一生,要為自己而活,真的太難太難了。
讀書時,父母規(guī)劃我們選哪個專業(yè)好就業(yè),選哪所學(xué)校更知名;
進入社會,父母安排我們回到家鄉(xiāng)方便照顧,進事業(yè)單位有保障;
工作穩(wěn)定后,父母為我們精挑細選結(jié)婚的人,一切都是為你好;
結(jié)婚之后呢?趕緊趁著年輕生孩子啊,生完一個還沒喘口氣,接著催生二胎。
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在為上一代或者下一代活著,卻獨獨沒了自己。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說:
“生活時常讓我們感到艱辛,并會讓我們無數(shù)次目睹生命在各種重壓之下的扭曲與變形。”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就像卓別林在70歲生日時寫下的人生感悟:
“當(dāng)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span>
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是誰。
哪吒剛開始覺得自己是異類,故而很叛逆。
父母為了鼓勵他,謊稱他是靈珠轉(zhuǎn)世,只要好好修煉,便能獲得百姓愛戴。
為了這個理想,哪吒潛心修煉,一心求得世人的認可。
當(dāng)申公豹戳穿真相,哪吒得知原來自己是魔丸,注定遭受天劫,頃刻間他所有的信念都坍塌。
哪吒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目光所困,無法沖破命運的牢籠。
當(dāng)他不再強求世人的認同,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宿命,也要拼力救下一城百姓,才真正成為了百姓跪拜的英雄。
我們常常控訴命運,卻發(fā)現(xiàn),命運根本不屑同我們爭吵。
它只是靜靜地看著我們,四處沖撞,尋找答案。
薩提亞說:“我們無法改寫歷史,但可以改寫歷史對我們的影響?!?/span>
無論面臨怎樣的困境,我們?nèi)耘f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縱使人間不值得,也別辜負了自己。
我們一直比想像中,更愛對方。
李靖身為陳塘關(guān)總兵,世代除妖,自己的兒子卻是個妖怪,他一直自覺對不起百姓。
哪吒剛出生時,李靖曾經(jīng)拿起大刀想砍了哪吒。
后來因為哪吒經(jīng)常在外闖禍,李靖下令將小哪吒關(guān)在府中。
可是,在哪吒“天劫”將到之時,李靖送他去太乙真人處修行,并非是想困住他,怕他在人間作惡,而是望他掌握更多本領(lǐng),能在人間好好活著。
原來,作為父親的李靖已經(jīng)上天求到改天換命符,決定在天雷滅魔丸時,以命換命,替自己的兒子去死。
這個從不言愛的父親,至始至終都在斡旋,斡旋在偏見、宿命與兒子之間。
冰冷的面孔下,是一顆舍命為子的滾燙之心。
在哪吒的生日宴上,李靖許下心愿:“希望我的兒子一生平安?!?/span>
誰能知道這一句尋常的喜慶話里,藏了父親多少難以言說的不舍與祝福。
這份深沉的父愛喚醒了那個假裝自己是個惡魔的孩子,他主動戴上乾坤圈,接受了對自我的約束。
影片結(jié)尾時,哪吒一句“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一起踢毽子”,讓無數(shù)人淚目。
我們與父親之間,似乎遺憾總是比快樂更多。
我們終于理解了他的苦心,卻再也不能和他談?wù)勑模?/span>
我們終于活成了他的驕傲,卻將永遠失去他的擁抱。
作家劉娜說:
“人間最幸運的事,就是在上蒼允許的時間里,在父母康健的歲月里,我們歷經(jīng)逃離和回歸、爭吵與和解、眼淚和歡笑后,終于懂得并做到:
哪怕,我們沒有活成父母的驕傲,依然配得上給他們一個擁抱。”
因為,長久以來,我們都比想像中的,更愛對方。
小時候,喜歡看動畫片,熱熱鬧鬧的畫面,是童年里無憂無慮的點綴。
長大了才知道,那里面描畫的都是人生。
原來,我們很多人,就是那個魔童。
經(jīng)歷過肆意叛逆的少年,然后在接下來的人生里,學(xué)會了一邊哭泣一邊奔跑,一點點活成成年人的模樣。
愿我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有一腔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