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后感
《讀者》這本雜志是我閑來無事翻閱看的一本雜志,在我看了之后我卻總是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像國不可一日無君,我不可一日無書一樣。
這本雜志既有處世哲理,人生百態(tài)的散文,也有幽默風趣的搞笑小說。內容非常豐富,豐富的內容背后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讀后能讓人有所啟發(fā),吸取一些有益的東西。在很多人看來很多雜志的好壞在于它的內容是否吸引人,引起讀者的興趣。而引起讀者興趣的總是一些彩色的圖畫,或者美女明星,甚至于一些無聊八卦。所以漸漸地雜志的內容是否有利于人們閱讀,就不那么重要了,而是如何引起讀者的注意。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使得《讀者》在許多雜志中脫穎而出。
說到內容,我覺得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否精彩,是否有利于人們閱讀,并不是看這篇文章語言多么華麗,寫的事物和景色多么美麗,材料的適合度,框架和結構,題目是否經典不變。而是在于是否能夠打動人心,寫出人心里最真實的對白。何為“深刻”,撥動人最深處的感情,觸碰最真實的靈魂。在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那種沒有距離,沒有語言的內心溝通。何為“明悟”,朦朦朧朧中看清物質的本質,渾渾噩噩中看清人生的方向。那些死板,枯燥的文字就像煙花一樣在心里綻開。在觸碰的一瞬間叫深刻,在綻放的一瞬間叫明悟。
人,有種情感叫靈魂,沒了靈魂人就好像行尸走肉一般。書,有種內容叫內涵,沒了內涵就是廢紙幾張而已。所謂讀書,這是人與人之間內心的交流,取他人之內涵為己所用。我覺得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