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薺菜春秋兩頭鮮。陸游也有詩曰:“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難忘兒時,跟著媽媽和哥哥一起挖薺菜的情景,全家人一起吃薺菜“美食”的歡喜愜意,陪伴著我一直到現(xiàn)在,從未走遠(yuǎn)。
這兩天婆婆老在我跟前念叨“菠菜、青菜等帶綠色的菜都漲價了”,我們一致同意去地里挖薺菜。周末,我們領(lǐng)上孩子,帶上刀子和方便袋便出發(fā)。于我而言,這樣的出行既是為了能吃上薺菜,也是為了挖菜的樂趣。離開鋼筋混凝土的保壘,拋卻一周來工作的壓力,飛往郊外,秋高氣爽,萬里無云,格外愜意!腳踏軟綿綿的泥土,一種別樣的親切沁入內(nèi)心,舒適而又自在!這才是真正的走進(jìn)自然,真正的接地氣!溝畔、渠邊、田頭、樹林里,挖菜多少是次要的,最可心的是走走轉(zhuǎn)轉(zhuǎn)玩玩,偶然嚎上一嗓子,也不用擔(dān)心別人聽見笑話。
看著孩子們在田間瘋躥的樣子忽地想起我的童年,思緒飄向遠(yuǎn)方,在田地里翻跟頭、捉迷藏、互相追逐玩耍各種游戲……玩夠了玩累了,再扔一下鏟子,嘴里喊:“鏟把鏟把,回頭往哪?哪里有菜,帶我去哪”,這樣扔一下,也知道是不太靈的,但我們玩的還是很開心。但最喜歡的還是和母親哥哥一起挖野菜,因為回家有餃子吃了,母親在挖薺菜時總是很仔細(xì),常說“靠山不能費柴,靠河不能費水,吃青不能掉青,意思是要簡省節(jié)約,不能浪費資源”,因為那時候的家鄉(xiāng)很窮。
“哎!想啥呢,那么出神?”婆婆的叫喊聲把我拉回到現(xiàn)實,看看孩子們在田埂上、麥壟間屈膝俯身、有時直接跪到地里或向一側(cè)俯身拿著鐮刀挖,還時不時地扭過頭來對我說“媽媽,看我厲害不,挖了這么多”我便對孩子豎起了大拇指,真是愉悅身心,陶冶性情,強(qiáng)身健體,提高免疫力,最后還可以滿載而歸,盡享收獲。
回到家,倒出來,逐棵摘去干葉,剪掉長一些的根,洗凈。擇薺菜比擇芹菜、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麻煩得多。薺菜棵小,野生的干葉又多,須仔細(xì)擇。也很難洗,田間泥土多,得洗四五遍才能洗凈。鍋里燒上熱水,洗凈的薺菜們一下鍋立時就換了妝,不管黃褐色的,還是紫紅色的,瞬間就全變成翠綠色的,綠得極為純正,它們不再各顧各的長勢,而是親密地擠作一團(tuán),看著就讓人喜形于色,面對這來之不易的薺菜,唯有包水餃才能配得上薺菜的資質(zhì),才對得起我們費的那些功夫,包水餃時加肉或雞蛋都好吃,因為薺菜的味兒最濃。
忙活了半天,全家人坐下共同品嘗勞動成果。“媽媽這餃子像水晶一樣,真好看”,孩子開心的說到。我將一個餃子塞進(jìn)嘴里,隨著牙咬舌拌,一股熟悉的味道滑入咽喉,唇齒間的薺菜香久久不散。最關(guān)鍵的還是那面皮里裹不住的綠,成功地勾起食者的味蕾,讓人迫不及待地頻頻下筷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得舒舒坦坦,其樂融融,令人難忘。
現(xiàn)在,吃薺菜已經(jīng)很盛行了,而且?guī)в挟?dāng)?shù)?a href=http://getpedicuristjobs.com/mkwh/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文化特色。這種帶有鄉(xiāng)土氣息的飲食文化,把人們的生活調(diào)劑得更加多姿多彩。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管走到哪里,想到薺菜就想起了家鄉(xiāng),想起了母親說的那句話。
人們經(jīng)常把大地比喻成母親,樸實無華的母親胸懷也如大地一樣寬廣。薺菜的種子是很小的,卻有著極強(qiáng)傳播能力,將薺菜廣而多地分布在這片土地上,履行自我價值和使命,正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能。薺菜的價值在我們這里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我們要在共享這種美好生活的同時,感恩父母、感恩親人、珍惜友情,感恩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