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莊礦業(yè):年味,念味——“觀《人世間》”隨筆
近段時間看了一部名為《人世間》的電視劇,不由覺得將這樣一部歷史的、社會的、生活的現(xiàn)實巨著以劇集為載體搬上熒屏,使之走進更廣闊的觀眾視野,這對劇版《人世間》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
電視劇的筆觸更加平淡,充滿人間煙火,即便不得不面對苦難和艱辛,它也盡可能地一閃而過,并代之以含情脈脈的溫暖。但在這平淡溫暖煙火之下,我們又能清晰地感知到激蕩磅礴的歷史潛流和悄然轉變的社會結構。不錯,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我們每個人出了年齡的增長還有生活的變化,過年便是其中之一。
對于小時候的我來講,一年到頭來最難忘、最開心的時間莫過于過年了,盡管這個時候家中的大人十分忙碌,有人準備年貨、有人走親訪友,而我任務就是體會享受這美好的佳節(jié)。大人們常說這幾年以來,年味漸漸的變淡了,而我想說,不是年味變淡了,而是人慢慢成長了,最能體會年味的莫過于我們這樣的孩子了。
年味如果可以替換的話,就是“念味”了,可以說除了每一年的過年時間,我就是在想念過年了,包餃子、剪窗花、貼春聯(lián)、放鞭炮、給長輩拜年拿壓歲錢、穿上新衣拿著新玩具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但是最值得我懷念的,就是美食了,大年三十的雞鴨魚肉、面食甜點比平時香甜了十分,不知道是錯覺,還是大人們花費了更多的心思。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才漸漸知道,那些平日里就可以吃到的美食在過年被端到飯桌上意義,其實并不是喜歡哪些美食,更在意的是那種團圓的場景,試想一下,寒冬里,大家圍坐家中,熱騰騰的蒸汽氤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打自內心的笑容,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客廳里嘰嘰喳喳、追逐打鬧的孩子,角落里啃著骨頭的小狗,一切都是那樣溫馨、幸福,這才是我的年味,我的念味啊!
大年三十的前幾天,經常能在電視中看到繁忙的火車站、飛機場、汽車站,能看到他們在站臺的相擁、在村口的等待、在餐桌上的團聚等場景。因為我是小孩子,沒有進入社會獨立生活,也沒有離家甚遠,所以體會不到那種團圓的幸福,而對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春節(jié)是一個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大日子,春運的擁擠阻礙不了他們歸家的心切,道路的困難抵擋不住他們思念的心田,人潮涌動的火車站、漫長的旅途承載的是他們回家的迫切、欣喜和憧憬之情。
也許多年之后,待我長大成人才能體會這種“念味”吧。
傳統(tǒng)有變遷也有傳承,但是春節(jié)是中華大地共同的傳承,一種永遠不會變的傳承,就像大年三十的“春晚”一樣,成為國人心中不變的默契,那一刻十四億中國人共同享受著萬家燈火、萬家團圓,也許有些人不能歸家,但是也正映照了那句古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我的年味,更是我的“念味”,一種不能被割舍但是年年都不重樣的情愫,最重要的還是那兩個字“團圓”,這便是“人世間”最美妙的滋味吧。(蘇勸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