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種困惑中遲遲疑疑地站起身來,離開案頭,換上一身遠行的裝束,推開了書房的門。走慣了遠路的三毛唱道:“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沒有人能告訴我,我悄悄出發(fā)了。”
——余秋雨
7月26日是“一路黔行”支教團到坭井小學的第五天。今天的歷史課是我作為支教老師為六年級的孩子們上的第一堂歷史課。
為什么想給孩子們上歷史課呢,或許是因為歷史總是又新又老吧,它既記錄了過去的事實,又反映了現(xiàn)在的觀點。歷史的事實是不變的,但歷史的解釋是多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評價也會不斷更新。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既展示了我們的前身,又映照了我們的現(xiàn)狀。歷史是一座橋梁,它既連接了我們與祖先的血脈,又搭建了我們與后代的對話。歷史是一種生命,它既承載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革,又孕育了人類精神的成長與超越。歷史是一種智慧,它既教導了我們?nèi)绾螐倪^去汲取經(jīng)驗,又啟發(fā)了我們?nèi)绾蚊嫦蛭磥韯?chuàng)造價值。歷史是一種藝術,它既呈現(xiàn)了人類文明的輝煌與苦難,又激發(fā)了人類情感的喜怒哀樂。因此,歷史既有老的一面,也有新的一面,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永遠的課題。
而這,與兒童也大抵類似,兒童也是一面鏡子,他們總是提醒著我們這些人世間風塵仆仆的旅人,什么是開端、什么是嶄新的心;兒童也是一種獨特的生命,他們總是那樣的不變,因為沒有人是永遠的兒童,人們總會老的,但這世上永遠是有兒童的,兒童的存在是這個世界始終新鮮的真正原因;兒童也是橋梁,也是智慧,也是藝術,也是……
還記得小時候歷史老師總是在教我們時愛講古詩,他有一副天生用來朗誦的好嗓子,我還記得他沉郁頓挫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還記得那滾滾東去,驚濤拍岸的激昂,還記得那人生如夢、還酹江月的悲愴。從此我把赤壁的滾滾浪濤下那些唱不盡的英雄氣,流不完的英雄血記了一輩子。想到這史詩和詩史以自己的漫長來比照出人生的短促,以自己的粗線條來勾勒出人生的局限,便無限神傷。
窗外的蟬鳴打斷了我的思緒,清風從窗楞間吹進教室,窗外山色蒼翠,花草馥郁。貴州夏天的風景總是讓人心曠神怡,這里的孩子們也都和這里的夏天一樣燦爛自然。我決定,那就來給他們講一講《赤壁之戰(zhàn)》吧。
隨后的幾天一直在備課,《三國演義》《三國志》《資治通鑒》,有關三國的史料盡量算是無所不及了,大概是因為被孩子們賦予了無窮的期待吧。正式上課的時候,孩子們果然十分好奇,對他們來說,劉備、曹操、周瑜、諸葛亮不再是游戲中的角色,而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英雄,這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孩子們的小手交疊著橫在桌上,黑亮的眼睛透著渴望。我先念了一遍詩詞,孩子們跟著念,甚至還有孩子搶著念!在講到張飛瞠目橫矛、據(jù)水斷橋時,他們更是驚出了叫聲……
夏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灑進教室,落在五顏六色的本子上。稚嫩的眼神迎著夏日的光芒,赤壁之戰(zhàn)的千古浩蕩之氣在小小的房間一次次敘述回響。這個上午,陽光細碎,風也溫柔。
到了這節(jié)課的最后,女孩子們褪去了最初在教室里沉默不語的模樣,男孩子們也總是躍躍欲試地想對赤壁之戰(zhàn)中出現(xiàn)的風流人物評說一番。這場戰(zhàn)役孩子們學得很快,感情的投入也逐漸到位。在讓他們自由發(fā)表看法后,有一個十分勇敢的男生主動舉手想講故事,活躍的氛圍被帶動,漸漸的更多孩子加入了進來,最后全班講述了許多他們喜歡的故事。
從《三國志》到《赤壁懷古》,古代與現(xiàn)代、戰(zhàn)爭與和平交融碰撞。教室這一塊小小的四方天地不再是落了灰的課本的寄居地,而是歷史的烏托邦,是孩子們遇見英雄人物的桃花源。我側(cè)耳傾聽歷史的湯湯長河,它說中國必須有歷史,也應該有這里夏天的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