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陽春白雪,感民俗風韻” ——文法學生會實踐團傾聽徐州民俗音樂藝術“拉魂腔”
7月25日上午,文法學生會暑期實踐團一行乘車來到戲馬臺民俗博物館欣賞徐州古老民俗音樂藝術——“拉魂腔”,在曼妙的音樂聲中接受了一次藝術的洗禮,再一次感受文化的力量和徐州厚重的人文情懷。
下車后,在馬成成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進入博物館就坐。表演前,據(jù)講解員介紹,拉魂腔是泗洲戲的舊稱,也稱柳琴戲,更早年間,人們也稱這種地方戲為“肘古子”。拉魂腔起源于乾隆年間,至今約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而今還流傳著“拉魂腔一來,跑掉了繡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的民諺。而拉魂腔名字的由來也和其音樂特色分不開關系。拉魂腔的音樂唱腔十分別致,它以豐富的花腔和獨有的拖腔翻高,有別于其他劇種,感染力極強,拉魂動魄,不僅如此,演唱者還可以隨心所欲自由創(chuàng)造變化。一曲終,實踐團的各成員還依然沉浸在音樂的殿堂里,其中一名成員這樣感慨道:“聽完拉魂腔,感覺魂魄都被勾走了一樣,真的很震撼。”
拉魂腔的發(fā)展完善都保留著時代的印記,不僅對探究地方民俗文化有著借鑒意義,也有極高的美學價值。通過欣賞“拉魂腔”,實踐團成員對弘揚中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