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安全礦長楊修強的井下“八小時”
臘八已過,年味漸濃。但海拔3500米的青海省大煤溝煤礦卻是另一番景象:寒風刺骨,滴水成冰。1月12日,安全礦長楊修強,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他一天的井下跟班工作。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有幸跟隨楊礦長,記錄下這平凡而又意義非凡的八小時。
清晨七點30分,我們佩戴好自救器、礦燈等防護裝備,乘坐被礦工們稱作“猴車”的乘人裝置抵達井下F111070綜采工作面上巷。這里是礦井生產(chǎn)的核心區(qū)域,也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楊修強與零點班跟班礦長細致交接后,我們便一同向工作面深處走去。
穿過氣動風門,來到無極繩絞車房。楊修強附身仔細查看絞車的運行狀態(tài),認真翻閱交接班記錄。他叮囑當班司機:“運輸安全無小事,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每一勾都要仔細檢查、確認,聽清信號,才能開車”
“咱們礦為了落實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把防爆水棚升級為自動隔爆裝置,每隔200米就有一組。”行進中,楊修強指著頂板上安裝的白色裝置,對身邊的綜采隊檢修工孫一博說,“這種裝置反應靈敏,啟動也快,能有效減緩瓦斯、煤塵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給安全生產(chǎn)又加了一道保險!”
來到工作面機尾,開拓隊職工正忙著進行巷道落底作業(yè)。楊修強停下腳步,叮囑道:“要按照標準化要求施工,抬棚支護,單體支柱打成一條線,扎腳適宜,應山有力。防倒繩、三向閥、操作手柄高度要一致,發(fā)現(xiàn)漏液支柱立即更換,確保支護安全!”
突然,一陣輕微的“咝咝”聲引起了他的警覺。他循聲而去,發(fā)現(xiàn)第115架操作閥組一根高壓管有輕微泄液,便立即通過工作面安裝的載波電話通知維修工前來處理。
不一會兒,支架工趕到,只見他熟練地關停閥門、拔掉U型卡、更換密封、供液測試……。一系列動作如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僅用兩分鐘,那細微的“咝咝”聲戛然而止,隱患被迅速排除。
“安全是企業(yè)最大的效益,也是咱們職工的最大福利!”楊修強轉(zhuǎn)身對正在工作面巡視的跟班隊長孫崇磊說:“生產(chǎn)再忙,安全不忘??爝^年了,更要多關注大伙兒的思想動態(tài),扎扎實實把安全措施落實到現(xiàn)場、落實到每個崗位,穩(wěn)字當頭,穩(wěn)中求進,確保安全生產(chǎn)萬無一失!”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楊修強始終穿梭在安全生產(chǎn)第一線。從工作面到回風巷,從設備檢查到人員管理,邊走邊看,邊問邊查,發(fā)現(xiàn)問題,立行立改,用八小時的堅守,詮釋著對安全的執(zhí)著與責任。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這次“走基層”的經(jīng)歷,我深刻認識到安全管理重在落實,它不僅關乎每一個礦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
在青藏高原深處,大煤溝煤礦干部職工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扎實做好安全管理各項工作,筑牢安全防線,守住安全底線,為柴達木盆地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貢獻著堅實的力量。
裴永賓 沈紅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