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煤礦“好家風”征文比賽二等獎 《我的家風》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轉眼間爸爸離開我們已經22個年頭了,有些事已經淡忘,但他為人正直,勤儉節(jié)約的品德卻至今影響著我。爸爸沒什么文化,出生上世紀30年代,家中哥倆,當時由于生活所迫,奶奶去世早,作為家中的老大,16歲時闖關東,來到東北生活,舉目無親,來到鶴崗,臨時到露天坑挑土筐子,挑煤,每筐要100多斤,弱小的年齡,瘦小的身體,挑起一家人的希望,暫居4年后,爸爸把爺爺和叔叔接到東此生活,先給叔叔安家生活,自己照顧爺爺和上班,后來采用到興安礦五采區(qū),年近30歲自己才安家,勤儉孝順,父親一生養(yǎng)育我們五個兄弟,母親逝世于上世紀70年代末,父親一人上班辛苦撫養(yǎng)我們五個兄弟,由于負擔重,當時生活條件艱苦,使我們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幼時父親教育我們要尊重長輩,無論長輩責備什么,都是萬萬不可頂撞;長大后父親教我們?yōu)槿颂幨乐溃囵B(yǎng)我們成為有用之才;作為子女,應當理解那份沉甸甸的良苦用心。吃飯時的第一口菜必定是家中最年長的人先享用,教育我們不許剩飯,哪怕窩頭,也不許剩下一口,吃菜不許翻菜盤,吧嗒嘴,聲音不許太大,糧食來之不易,如若違犯,輕則警告,重則拿筷子打手,吃飯時無論你的肚皮怎樣唱空城計,哪怕你的口水都能淌成長江,黃河了,但只要是長輩不動筷兒,小孩子不允許上桌,現(xiàn)在我們成家養(yǎng)育子女,把我小時候的經歷經常講給我的孩子聽,和他們聊聊關于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用我們的言行教育引導我們的孩子,因為那正是我們的好家風。
睦鄰友愛,就是要與鄰居愉快的相處,老父親長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長見面,打個招呼喊聲叔叔嬸嬸,友愛就是有事相互幫一把,不僅使生活更加方便,而且能夠傳遞一種濃濃的暖意,使人心情舒暢。我家就有一群好鄰居,雖然大家都是從各處搬到一起的,但是相處融洽,源自日久天長的相互幫助,小時候沒有自來水,碰到左鄰右舍叔叔嬸嬸挑水時,幫助挑水,鄰居家有大事小情都搭把手,幫助鄰居翻一翻菜地,冬天先把鄰居家門前雪都清掃一下,趕上刮風下雨時,幫忙把院里晾曬的衣服被子收一下,有時候哪家做了好吃的,就會東家送一點,西家送一些,大家都嘗嘗,增進彼此間的感情,鄰居李大嬸攤的餅,做的小豆腐,還回味無窮;東邊鄰居張嬸送的咸鴨蛋,送的茄盒,過年時炸的大果子、丸子,恍如昨天?,F(xiàn)在舊城改造,大家都住了樓房,不在一起居住了,有時間時,我和愛人領著孩子還經常去探望李嬸和張嬸,陪老人家嘮嘮家常,回憶往事,教育我們的孩子要懷感恩之心,做一個正直善良感恩的人,把家族的好傳統(tǒng)一代代的延續(xù)下去。
其實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環(huán)境氛圍,文化氛圍,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家風的傳承就在父母一點一滴的家庭生活言行中,做一個好父母,才能教育出來一個好孩子。好的家風,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家庭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